汇聚最新口腔正畸培训、正畸学技术资讯
2019.07
不知道多少小伙伴会把牙医跟恐影里的《电锯惊魂》划上约等号。
电钻、铁锤、剪子、钳子、抛光机……
哪一种刑具在牙医诊所找不到的?
加至牙医的一双冰冷的眼神和一张黑暗系特制的牙椅——
等等,我好像漏掉了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。
麻药!
伙伴们,无论做什么手术怎能没有它!
纵然你是关羽张飞,也禁不得撬棍往你的嘴巴里一顿搅和。
说到这,咱不得不赞颂麻药的发明者,小编先在这给他们诚挚的鞠个躬!
那究竟是哪位大神发明的麻药呢?
我们先浅聊一下历史上麻药发展的那些个事儿
公元64年
在西方的罗马帝国
有位叫Dioscorides的军医,以曼陀罗花煮酒,为士兵处理一些简单的手术。
只是这门邪术似乎也很快就销声匿迹了。
公元160年前后
再到我中华大地的三国时期。
神医华佗发明的“麻沸散”,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。
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中有对麻沸散有明确的记载,只可惜天妒英才,华佗的医典到死也没能流传下来,这才让很多人对其真实性产生了疑点。
1799年
英国化学家汉弗莱·戴维发现了“笑气”的麻醉作用,使医疗手术总算有了麻醉剂做辅助。
“笑气”即一氧化二氮,无色有甜味气体,是一种氧化剂,有轻微麻醉作用,并能致人哈哈发笑。
1846年
现代麻醉的雏形,始于1846年,美国麻省总医院的医生。
他首次成功的将乙醚使用在临床手术,此后乙醚就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医学中。
小编称他为现代麻药的封测版。
1942年
肌松剂首次被用于阑尾切除手术。
Griffith医生将箭毒(Curare)作为肌松剂引入麻醉药品,患者在全身麻醉下产生快速而完整的肌肉松弛。
正因为肌松剂有这功效,到后来有金庸迷都称他作“十香软筋散”
相信不少小伙伴都拔过牙,感受过拔牙前口腔被扎针的感觉!
只是事后,拔牙时的痛感就各有所异。
对此,小编也深有感触。
小编在拔智齿的时候,让牙医麻药满满的管够。
可真到拔牙的时候,还是疼的生不如死,眼泪哗啦哗啦地流个不停。
肯定会有人想问“为什么别人拔牙都不疼,就我拔牙特别疼?”
小编遍访名医,阅尽典籍,得出了以下结论。
一方面是个人体质
01、神经的敏感度
每个人神经的敏感度都不一样
用武侠的那套说词就是“小伙子天赋异禀,根骨奇佳,假以时日,必成大器!”
是啊,对于疼痛的耐受力,打从娘胎里就各有不同,非要再纠根源小编也无可奈何。
02、牙位及牙根
牙位及牙根的不同,也会直接影响拔牙时的疼痛感。
正如阻生齿和其它牙齿相比,肯定会难上许多。
另外,牙根如果多大五个,也是会让牙医们大喊——
小编就有个朋友的智齿是五个牙根的。
手术过程持续了近40分钟,把牙医给惊得一身冷汗。
术后,我这朋友的下颌整整疼了半个月!
另一方面是牙齿状态
如果牙齿出于炎症状态下,身体对麻药的疼痛敏感度会增加。
机能组织PH值降低,麻药PH值偏向碱性,中和后就会让麻药降低功效。
另外,组织内如果处于充血状态,注入麻药也会被稀释掉,从而降低原有的效果。
经常会听到一些老人家说“拔牙时候,尽量别用麻药。一不留神,人会变傻。”然后摆着一副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架势,诉说自己过去如何如何……
小编不否认局麻也存在一定的风险。
但前提是一旦入血了才可能出现各种恐怖的并发症。
就正常而言,注入的麻药都会通过肝脏代谢掉,不会因为注射的离大脑很近,就把人给弄傻了。
最后,小编想多嘴一下,说说麻药的一些禁忌和建议。
虽然医生在术前都会有所提示,但保不齐在那种非常关头,你会疏忽了听取医嘱。
01、麻醉前合适空腹吗?
专家建议,吃!一定要吃!只是不要太饱。
一则空腹容易引发低血糖等其他症状,这对局麻相当不利。
二则术后患者不建议马上进食,就拔牙而言,医生通常建议2小时后再进食,原本就空着肚子,再让你饿个2小时,实在够呛。
02、孕妇拔牙时用麻药有没影响?
有!肯定有!
通常情况,医生都会建议孕妇在备孕前就要做好口腔检查。
有牙病的赶紧治,有智齿的抓紧拔,若是拖到在孕期间就难了。
如果非逼到那个份上。
建议由孕期三个月后及产前的三个月之间。
早则可能导致流产,晚则可能引发早产。
这点千万要注意!
03、产后哺乳期,麻药对乳汁有影响吗?
有。
只是影响微乎其微。
通常情况麻醉后的3~4小时就已经很好的避开了危险期。
当然,如果你实在担心,就将当日的乳汁自行挤掉,待次日再给宝宝喂食。
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,麻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。
即使如此拔牙时的疼痛感还是不能获免。
你去牙科做各类手术的时候,扎针后是个什么感觉?手术中又是个什么感觉?不妨说出来大家分享一下,或许能给很多困惑中的人们给予帮助喔!
小编自己表示,哪怕扎了两针还是疼的生不如死
上一篇:隐形矫治人群使用手册
下一篇:北京莱维:正畸攻略之保持器